研究动态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大数据支撑的城市发展状态动态认知与评估技术”在中国地理信息科学理论与方法学术年会组织专题会议

 2021-10-29

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理论与方法工作委员会定于2021年10月15-17日在浙江省杭州市举办第十七届中国地理信息科学理论与方法学术年会,本次大会由浙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承办,会议紧扣地理信息科学理论、方法、技术、应用及产业化等主题展开交流与研讨,吸引了来自全国1000余名从事GIS、遥感等地理信息技术及其应用的专家、学者前来参会。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大数据支撑的城市发展状态动态认知与评估技术”(2018YFB2100704)课题组在本次大会中召集了“时空大数据与可持续发展”专题会议,围绕可持续发展目标相关的理论、技术与应用等主题展开研讨。




七位报告人出席了专题会议,从不同视角针对可持续发展主题开展报告与交流。具体介绍如下:


1. 报告题目:地球大数据平台关键技术与SDG应用支撑

大数据是知识经济时代的战略高地,是国家和全球的新型战略资源。作为大数据重要组成部分的地球大数据,正成为地球科学的一个新的前沿领域。报告从地球大数据存储与索引、算法与模型集成、智能信息提取、大数据可视化呈现和决策支持等方面介绍了地球大数据平台的关键技术与系统实现,进一步从地球大数据平台的自然灾害综合预警、大型水利工程建设和安全监测、生态环境监测等领域,介绍地球大数据服务SDG应用的潜力和前景。



报告人简介:

杜小平,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副研究员,德国宇航中心(DLR)博士后。研究方向为数字地球、地球大数据等。近5 年主持项目8 项,包括中科院A 类战略先导专项子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主持了德国Tandem-X 卫星数据合作计划等多项国际合作项目,是“中国天眼”FAST射电望远镜选址与优化系统技术负责人。发表学术论文46篇,其中SCI 论文22篇,参与编著专著5部。



2. 报告题目:时空数据与服务支撑下的SDGs“评估-规划-监测”技术框架

时空数据与服务为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评估监测提供了重要支撑。报告首先回顾顾及地理空间视角的SDGs综合评估和空间型SDGs知识服务构建方法,重点介绍空间型监测支持的规划调控方法:包括数据驱动的差距分析、证据支撑的空间决策和知识引导的规划制定,从而形成完全闭合的“综合评估-知识服务-规划调控” SDGs评估规划监测技术框架。以开展试点县域为例,介绍相关成果及应用情况。



报告人简介:

彭舒,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全球地理信息公共产品的研制与应用服务工作。2018年以来与团队成员开展时空信息与服务支撑可持续发展相关研究,在基于时空信息的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评估、SDG知识服务构建与决策支持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测绘科技进步特等奖,世界地理信息创新奖。



3. 报告题目: 时空数据分析与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 1-4/13/16)

主要针对SDGs 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中的1-4、13、16目标(No Poverty, Zero Hunger, Good Health and Wellbeing, Quality Education, Climate Action, and Institutions and good governance),简要介绍我们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的进展。

• 联合多源遥感数据和深度学习发现COVID-19期间非洲国家更加贫困及贫富差距拉大

• 城市扩张对全国玉米种植面积(30m)及分布的影响(2000-2020)

• 国际贸易对全国玉米种植面积(10m)的影响(2017-2020)

• 上学/就医路上花费时间和规划的全球制图

• 中国城市化导致的人口迁移加大了中小学生上学路上花费的时间(2015-2020)

• COVID-19学校关闭对中学生科学认知影响的全球制图

• COVID-19封城减缓了青藏高原冰川的退化

• 青藏高原30年湿地面积时空变化及对气候变化响应

• 百万级酒驾数据的酒驾制图及归因分析(2013-2020)



报告人简介:

张立强,博士,教授。主要从事GIS时空分析、遥感图像/点云处理等方面的研究。研究成果先后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Nature Sustainability(封面论文)等国际著名学术期刊和计算机视觉顶级国际会议上;先后荣获日内瓦国际发明展金奖、测绘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美国摄影测量与遥感协会(ASPRS)最佳学术论文奖、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创新奖一等奖。



4. 报告题目:多源遥感数据和机器学习算法在区域贫困识别中的应用

贫困作为联合国17项“可持续发展目标”中的首位问题,借助多源遥感数据并结合机器学习算法,探索人工智能时代下的区域贫困识别和监测研究框架和实现方法,能够为“消除一切形式贫困”的目标实现和中国后脱贫时代的扶贫决策提供一定的支持与参考。

报告人简介:

李桂娥,女,中国矿业大学讲师,研究方向为遥感和GIS应用、时空统计、社会计算等,在国内外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主持或参与多项国家级、省部级项目;获得武汉大学研究生学术创新奖一等奖、中国地理学会地理模型与地理信息分析委员会2019年年会优秀学生论文奖、“第十届全国高校青年教师GIS教学研修班”微课比赛二等奖等多个奖项。

蔡忠亮,男,武汉大学教授、博导,长期从事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方面的教学与科研工作,研究方向包括智能化数字制图、GIS工程设计与开发、移动位置服务与导航、时空大数据分析等。主持和参加国家、省部级及行业项目多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6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和软件著作权登记2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90于篇。


5. 报告题目: 面向SDGs的城市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

作为人类活动的重要空间载体,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尤为重要,准确认知和评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状态是加快国家和地区可持续发展进程的重要路径。本研究以设计一套适应中国地理及国情的城市可持续发展状态认知指标体系为目标,着眼于: 1)与国际体系接轨,增加国际对话权;2)顾及国情及本土化,尽可能兼容国家现有相关指标;3)以大数据为支撑,可虑指标的可测度性,为推动SDGs在我国主要城市的落实夯实基础。

报告人简介:

张莹,博士,深圳大学智慧城市研究院副研究员,深圳市海外高层次人才。主要从事公共交通与慢行交通、环境与健康出行等领域的科研工作。以第一及通讯作者在国际著名期刊发表多篇论文,并担任Transport Geography、Computers, Environment and Urban Systems 、Applied Geography 等国际期刊审稿专家。现主持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参与多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项目。



6. 报告题目:大数据支撑的城市包容性研究

针对城市包容性问题,介绍基于活动轨迹数据,从居住、工作、第三类活动空间的角度识别人群活动,提出三个活动特征衡量维度,分析城市中新移民、中低收入群体、定居中高收入群体的社会及空间融合度,支撑可持续发展中的目标8、9、10和11。

专题主席、报告人简介:

乐阳,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深圳市空间信息智能感知与服务重点实验室主任,深圳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城市空间信息工程系主任。深圳大学优秀学者,研究方向主要为面向城市问题的大数据与GIS交叉研究,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多项国家级科研项目,发表含期刊最高引用量或高被引中、英论文,担任SSCI期刊《Computers, Environment and Urban Systems》副主编,以及 GIS 、计算机,以及地理、城市科学等多领域专业委员会的学术服务工作。


报告受到了与会专家和众多GIS学者的好评,为开展时空数据与可持续发展的交叉研究提供了高水平案例示范及未来方向指引。

本专题受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大数据支撑的城市发展状态动态认知与评估技术”(2018YFB2100704)支持。